现状
酒企数量居全省第一
五华长乐烧酒厂现代化酿酒设备助力酒品产量质量跃升。
好山好水酿好酒。酿酒行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梅州紧邻北回归线,拥有“夏日长、冬日短、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多”等气候特点,并有着众多生态岩泉,水质清澈甘甜,汇山水之灵气、聚天地之精华,成就了梅州酒得天独厚的卓越品质。如五华长乐烧采用玳瑁山下130米的深层岩泉,平远南台酒取用世界最大天然卧佛——南台山下的优质岩泉等等,造就了健康天然的品质口感。此外,梅州作为广东粮食主产区,去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6.64万亩(其中水稻242.84万亩),为酿酒提供了优质的原料。
客家娘酒沿袭着千年的传统制作工艺,通过选料、浸米、蒸饭、冷却、加入酒曲、发酵、过滤取酒、炙烤、封坛制作程序生产,酒精度不高,除含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外,还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精氨酸等,是客家人“坐月子”常用的酒品。随着酒的消费趋势向低度、营养、保健功能方向发展,梅州的酒品有向清酒、黄酒、水果酒、保健酒转移的倾向。
“这是我们的新产品——荔枝酒,在酿制过程中加入荔枝进行发酵,酒精度要比白酒低很多。”在前身为老八尺酒厂的广东禾米香酒业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八尺酒业协会会长刘远传拿出橱窗内展示的荔枝酒介绍说。该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客家酿酒口感偏甜、酒质偏浊,外地消费者喜好程度较低。为使产品口感更符合市场需求,公司基于客家娘酒酿造技术,在18种工艺基础上进行创新,使酒的甜度和糖度降低,口感更加清爽。此外,公司还研发酿造了百香果酒等低度数、高颜值、口感佳,更加贴近年轻群体喜好的酒饮产品,扩大消费市场。
据统计,目前,梅州获国家级《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登记证》的酒类企业共有384家,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酒类产品产量、产值居全省第二,其中,去年我市规上工业酒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09亿元。
困境
酒企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梅州酒企中,除了珠江啤酒产值上了亿元外,规模普遍不大,目前规上企业除啤酒外仅有3家,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缺乏龙头带动效应、大多企业观念保守、抱团合作发展意愿弱、小作坊企业基本无产值和税收等情况,导致梅州酒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梅州除了长乐烧、珍珠红、南台、三河坝、一线天等酒企具有一定宣传品牌效应外,绝大部分企业品牌缺少知名度,营销形态落后。此外,大部分企业和产品缺乏标准,产品靠传统工艺酿制,品质难以保障。对外无拓展能力,只在梅州境内对内竞争,导致酒产品价格走低,产值、利润受损。“即使是在梅州本地,梅州酒都被外地酒品冲击,尚且不能成为主流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一览无遗。从市场结构来看,梅州酒企主要面向农村市场和县级以上城镇中低消费群体,而面向中高档市场的比例相对较低。”
问策
抓住“五品”讲好“梅”酒故事
据浙商证券研究报告分析,从人口角度来看,我国人口数量仍处于持续增长阶段,主流白酒消费人群基础稳固,中期内白酒行业消费需求不存在快速下滑的风险;从消费特征角度看,白酒社交属性强,精神消费特征明显,白酒的消费场景带有较强社交属性,使得其具备一定刚性特征,经常饮酒的消费者对于白酒品类的忠诚度较高,进一步增强了酒企受众的稳定性;从产品属性角度来看,“越放越陈”的特性使得其具备投资品的保值增值属性。
同时,当前中国酒业的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总需求矛盾凸显,呈现出市场份额集中化、品牌竞争白热化、价格竞争激烈化、产区发展规模化等特征,近期以来,茅台酒批发价更是持续下调,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一方面,市场的消费升级和消费分级打破了原有竞争格局,头部酒企持续抢夺市场;另一方面,随着“Z世代”消费人群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年轻人也成为酒企营销的重点对象。面对行业周期属性弱化、分化发展加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新常态,梅州酒业振兴发展路在何方?
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创会会长朱思旭指出,当前,梅州酒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条件,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他建议,在坚定品类自信、品牌自信、品质自信、产区自信和文化自信五个自信的同时,梅州一要探索成立振兴梅州酒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凝聚产业振兴合力,共同推动梅州地产酒发展。二要研究制定统一的米香型白酒标准,提高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三要围绕品牌血统、文化体验、场景拓展、渠道拓新等打造创新多元的营销玩法,积极挖掘米香型白酒的意见领袖,不断拓展新市场、营造新场景。四要引入外部资本,主动“走出去”。“我特别看好客家娘酒,客家娘酒不仅要在国内做好宣传,更要走向世界,如今许多国外人士非常喜欢喝具有一定甜度的发酵酒。兴宁珍珠红酒产品在国外畅销,也印证了这点。”朱思旭表示,总而言之,梅州酒产业要从“品牌建设”“品质提升”“营销创新”三个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需要抱团共同擦亮梅州酒招牌,找到品牌破局的根本,重点在打响酒品牌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梅州酒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是梅州人,梅州酒产业的发展状况时刻牵动着他的心。他指出,梅州酒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梅州市委、市政府又高度重视酒产业发展,正在致力于打造中国米香型白酒主产区和积极申报“中国(梅州)米香白酒之都”,是完全可以做大做强的一个绿色产业。“首先政府要健全联动和协调机制,想方设法为梅州酒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出台扶持政策,整合文旅等各方资源,引导梅州酒企抱团发展,打造梅州酒区域品牌。”彭洪说,其次要提升梅州酒的价值,树立文化自信、品质自信、价值自信。“像客家娘酒文化源远流长,火炙工艺历史悠久,是世界三大古老发酵酒之一,要重新梳理客家娘酒的文化内涵,讲好‘梅’酒故事,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梅州酒的文化自信;梅州酒的整个生产酿造过程都是对环境无污染的,原料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可以说是一个税收高、绿色环保的产业,米香型白酒蜜香、果香、花香圆韵,彰显了米香型白酒独特的风味典范,朴素而纯净,这是梅州酒的品质自信;客家米酒、娘酒都是以纯稻米为原料的酒种,米是五谷之首,用大米酿造出来的酒干净、健康,用大米做出来好酒,理应回归它本身的价值和价位,这是梅州酒的价值自信。让梅州酒价值回归既是努力方向,更是奋斗目标。”彭洪认为,明确了这个方向和目标,关键在抓好“五品”——品质、品牌、品相、品类、品鉴。为此,梅州酒类企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改变思维和竞争策略,勇于“走出去”,拥抱年轻化、国际化、互联网化等,实现合作共赢。“政府部门可牵头开展梅州酒产业发展论坛或座谈会,在世界客商大会等大型会议、活动上对梅州米香型白酒、客家娘酒进行集中展示和发布,邀请全国各地知名的酒类经销商、营销团队过来,为梅州酒‘走出去’建言献策。同时要充分发挥酒协作用,调动各企业力量,树立梅州酒大品牌意识,科学研究制订梅州酒统一的生产标准、存储标准等,通过标准化规范梅州酒市场,提升梅州酒品质,做强梅州酒产业。”彭洪说。
近年来,伴随着白酒市场消费升级、消费分级及消费扩容的多元化消费特征,白酒行业、消费人群及营销态势也迎来新的发展趋势及增量可能。据百度联合省广集团发布的《2023白酒行业洞察报告》显示,当前,白酒的核心人群正发生显著变化,25—44岁人群成为最核心的购买主力,而在白酒的增量市场中,“95后”占比高达83%,且55%位于高线城市。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认为,梅州酒企应该抓住这一趋势,积极开拓多样化市场,针对年轻群体、养生群体,开发特色酒、药食同源酒等多样化酒品,改良包装设计,提升产品形象,吸引消费者目光,满足各类市场需求。市市场监管局将加强与各级各部门和行业企业的沟通,以创建“中国米香白酒之都(梅州)”为抓手,建成全国重要的米香型白酒优质酒产区、研发基地、酒文化基地,打造“品质优良、品类丰富、品牌强大、集聚发展”的梅州地产酒产业发展体系。一是强化金融扶持。开展酒类企业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存酒、股权与金融挂钩,推出“基酒仓储抵押贷”“股权质押贷”等金融产品,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贷款审批门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在税务、人才、用地等方面给予保障。二是强化市场监管。推进小作坊提质行动,督促小作坊规范生产,鼓励小作坊转型升级为企业;依法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禁止“三无”酒类产品进入餐馆、酒店、特产店等市场流通,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三是搭建宣传平台。以举办“梅州酒香文化旅游周”为抓手,开展“梅州人喝梅州酒 梅州菜配梅州酒”“吃鱼生喝梅州酒”等系列活动,推动梅州酒业与文旅产业各领域、多方位深度融合,大力挖掘和讲好梅州酒文化、酒故事,提升梅州酒知名度。
我们要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梅州酒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再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梅州酒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客家火炙黄酒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梅州市客家天地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淑辉
客家好酒不能只囿于梅州,要让更多的省外、国内、国际上的消费者看见客家酒,需要我们自己走出去,需要我们打破不同行业各自为政的局面,推进“酒+N”的融合发展,需要我们无条件做到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坚守质量这一底线,确保“优质、健康、独特”是每一瓶客家酒都具备的自身价值属性。
——市酒协会长、广东长乐烧酒业总经理魏锋
希望梅州市委、市政府给资源,通过组织宣传和举办主题营销活动,推动实现“国民喝梅州酒”;定标准,确立梅州米香型白酒和客家娘酒的标准,引导酒业生产提质增效,打响梅州酒品牌;引资金,统筹本地金融机构研究出台支持酒企库存质押融资的具体方案,助力酒企轻装上阵。
——广东明珠珍珠红酒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