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的构想点赞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23-12-11|浏览次数:

 【首席评论】

    钟鸣

    最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打造梅州振兴发展增长极的战略构想。笔者为之点赞叫好!这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梅州振兴发展新形势、面对当前新常态下的新思路、新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梅州历届领导带领全市人民为加快脱贫奔康致富步伐,进行了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但由于受制于各种条件,梅州经济欠发达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其中主要是工业发展比较滞后。重点表现在:一是支柱产业不大不强。即使是我市目前已经形成的支柱产业如烟草、电力、水泥、电子等,放在全省、全国范围看,也还是规模普遍不大、效益相对不强,对加快振兴发展的拉动作用仍然比较有限。粤东西北12市中,迄今为止除梅州等3市还没有一家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外,其他9市均有一家以上超百亿元的企业,有些已超过四家;周边的龙岩市有三家以上超百亿企业,赣州市正打造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漳州市正打造4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我市面临的差距和压力显而易见。二是产业链不长,上下游产业链基本上脱节。除了水泥、烟草、铜系列、农产品加工等加工业外,我市还没有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大多是贴牌的配角产业和企业。三是企业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我市36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上在全省21个市大概排名16位,但工业增加值是最小的。四是产城联动严重不足。人气就是财气。园区要靠城市带动,城市靠产业集聚人气,人气支撑产业发展。我市畲江园区与市区距离稍远,要实现产城联动仅靠周边几个镇几万人的人气,难以发展;丰顺、五华、兴宁、梅县等县巿的园区仅仅靠周边镇几万人,也难以做大。如何破解梅州振兴发展的难题?“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的提出就是一个破局、破题之举。

    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不仅仅是经济学的概念,更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这个构想,等于是环畲江园区产业带,是块状经济的延伸。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产业的集聚发展具有梯度转移、三次产业互动融合、集群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等趋势。而立足于特色块状经济,有利于集成优势、重组产业与整合园区,形成县域之间、镇域之间、产业之间、产业群之间开放协同的新型产业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

    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是城镇连接线,是产城镇联动的载体,有利于带动和推进城镇化建设。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周边涉及五个县(市、区)多个乡镇。通过产业集聚带的建设,乡镇之间的人气、资源将进一步得到激活和互动互通,将有力地促进中心镇的形成,也促进园区功能的不断完善,从而推进城镇化建设。

    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是立体交通物流配送带,有利于完善和提升各个园区的服务功能。产业与物流,是鱼水关系。通过产业集聚带的建设,可以让五个县(市、区)之间、城镇各组团之间、梅州市区与畲江核心园区之间,建成以梅江水系、交通干线两侧、机场等为依托的具有一定纵深的产业廊道,促进立体交通物流中心的形成。

    诚然,一个产业带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主要有几个重点:一是交通连接要先行,加快“两高一场”的规划建设,真正发挥粤闽赣区域性中心枢纽的区位优势,把丰华兴梅产业带放到粤东、全省乃至省际的高度来谋划发展。二是项目落地要统筹,落户产业带的项目还是由全市统筹为宜,避免“内耗”。三是人气聚集是关键,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人口集聚效应,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就业指导和引导,让更多本土技能人才为本地企业和产业发展服务。四是功能配套要完善,七通一平、交通网络、物流平台等方面的硬配套以及政务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的软配套要尽快完善。五是政策支持是保障,要全力争取苏区政策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政策等对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的定向、定位支持,并将其具化落实到实实在在的产业、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上来。与此同时,必须要防止蝗虫式企业的进入,确保有限的土地、人力、政策等资源效益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当前,加快梅州振兴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期待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早日成为梅州振兴发展新的增长极、加速器。

梅州市企业联合会 粤ICP备15105595号-2 技术支持: 广东君鸿实业 全国服务热线:4009008473